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第187章 戏志才[3/3页]
戏志才盯着孙策看了一会儿,随即莞尔一笑,不再追问下去,转而回答道:“杨子云《解嘲》中云:立谈而封侯,此我之志也。”
孙策迎合着赞了一句,他对戏志才的了解只限于前世的道听途说,知道其是曹操手下的一名重要谋士,要说对其有多么了解,倒是真算不上。
如今既然和戏志才见面了,甚至有可能可以从曹操的手里截胡,孙策自然要多了解了解,于是他又问道:“不知志才治何经?”
“父从师阳翟郭氏,精通《小杜律》,因此在下首学者便是此律。”
《小杜律》是阳翟郭氏的家传,所谓“小杜”,是和“大杜”相区分的,前汉武帝时杜周、杜延年父子先后任廷尉、御史大夫,皆明习法律,时人称杜周为大杜,杜延年为小杜,此父子二人皆有律学传世,杜周所传是《大杜律》,杜延年所传即《小杜律》。
“律”和“令”虽并称“律令”,但并不相同,是两种不同的法典,“律”是禁止法,是对犯人的惩戒法,是刑罚法典;“令”是命令法,是行政法,是非刑罚法典。和“令”相比,“律”的权威性更高,更绝对,稳定性也较好,不容易变。
“律令”虽是面对全天下人而定下的行为规范,但“律令”本身不会执法,执法者人也。是人就有不同,或宽仁、或严苛,“治狱有宽严”,即所谓“罪同而论议”。同一个罪行,所欲活就“附生议”,所欲陷就“予死比”,律令的比附解释不同,传习便呈现分歧,遂有“章句”。
“章句”即“离章析句,求义明理”,本是读书人阅读古籍的一种分析方法,如《春秋》有《公羊章句》、《谷梁章句》,借用到律学上,便出现了律章句,采用训诂学的方法分析汉律,阐发法制,《大杜律》和《小杜律》就是这样产生的。ωωω.мχƒ∂χχ.¢σм
汉承秦制,有汉以来,对律法非常重视,前汉武帝“外儒而内法”,宣帝认为“汉家自有制度,本以霸王道杂之”,不可“纯任德教,用周政”,东汉以来,虽然儒家的学说被传播得越来越广泛,但律法的地位仍十分重要,许多的律法名家都世代以明律法而出仕高官。
特别颍川这个地方,春秋属郑,后归韩,又成为韩国的都城和主要势力范围,从郑国时的子产铸刑书、立法制,到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,再到韩非集发家思想之大成,又及汉初的郡人贾山、晁错、韩安国等极力推崇刑名法术,从而形成了“高仕宦,好文法”的社会风气,不少家族都是世代习律,阳翟郭氏、长社钟氏便是其中翘楚。
也因受这风气的影响,颍阴大士族虽都是儒门,是以儒学传家的,但基本也学过律法,读过《大杜律》,《小杜律》,孙策来自后世,受到了法治时代的熏陶,虽然对法谈不上精研,只是知道与了解,但也能何戏志才聊得有来有回。
慢慢地,两人也在这番交谈中熟络了些,这时,戏志才突然孙策说道:“屯骑莫怪,依我之见,你能以这番年纪担任屯骑校尉,除了你自身的天赋和能力外,还要天子施行党锢的缘故。”
戏志才一说起党锢之祸,全柔和辛裕的兴趣顿时也都转移到了此处,全柔叹道:“正如志才所说,两次党锢,使得大汉士人为之凋零,国家为之残破,这样下去早晚还会生乱。”
辛裕点了点头表示赞同,他对此深有体会,毕竟他辛家就有许多人受到了党锢的影响,无法出仕为官,他没有丝毫顾忌地说道:“这一切虽然有阉党从中作梗,但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当今天子昏庸吗?若是其再不改变的话,恐怕大汉的江山就要动荡了。”
听到这,全柔立即阻止了辛裕继续说下去,生怕其往下的话更加大逆不道,到时候引来什么不必要的麻烦。
孙策和戏志才倒是没有阻拦的意思,而是互相对视了一眼后,纷纷露出了一丝笑容,两人都心照不宣地对辛裕的话表示了赞同。
特大好消息,退出转码页面,下载爱阅小说app后,全部小说免广告看,还能优先看最新章节。活动推广期间,用户还可以免费领取礼包100块钱话费。
第187章 戏志才[3/3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