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第936章 改[1/3页]
辽金两朝虽然疆域辽阔,但他们发现龙兴之地都在今天的东北地区。在辽金时期,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,为人类进行各具特色的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。整体上,东北地区的开发强度不大,人类的开发活动主要集中在河流谷地和冲积平原上,大部分地区保持相对原始的自然面貌,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较为和谐。
射猎活动在契丹人和女真人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,猎鹰是他们狩猎时的好助手,契丹和女真皇帝最热衷于用海东青辅助狩猎。为了满足帝王们对海东青的需求,鹰坊子弟不得不去猎捕大量的海东青,带回驯养,这对海东青的种群繁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。而帝王们使用海东青进行大规模的射猎活动,也会对野生动物资源造成破坏。姺峯尒説蛧
一、辽金时期东北生态环境与主要民族生产生活
辽金两朝是分别由兴起于东北的契丹族和女真族建立的,契丹族长期活跃在西辽河流域,“挽强射生,以给日用”,经济生活以游牧射猎为主。女真族则在松花江流域以狩猎为生,兼营少量农业和畜牧业。东北地区辽阔的地域,丰饶的物产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。
东北地区属于温带、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冬季寒冷干燥,夏季温暖多雨。由于所处纬度较高,东北地区夏季比较短暂,冬季寒冷漫长,因此热量条件并不充足。东北地区面积广大,内部亦有区域差异,在西北、东北、东南方向分别有大兴安岭、小兴安岭、长白山等山脉,在这些山地地区,覆盖着大片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,野生动物资源丰富。
在东北地区的腹地是由松花江、嫩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东北平原的一部分,在当时亦分布有莽莽的原始林。在嫩江以西由于地势低洼,排水不畅,形成了一个内流区,是一个湖泊沼泽广布的湿地生态区。在西辽河上游地区,由于气候干旱、降水稀少,形成沙地和草原为主的景观。
在辽东和辽西的平原丘陵区,气候温暖,水热条件比较充足,农业开发基础较好。此外,东北地区的内部和边缘还分布有黑龙江、松花江、嫩江、辽河、鸭绿江等河流。除部分地区外,水资源、渔业资源都比较丰富。从总体来说,在辽金以前,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地区尚保持比较原始的状态,东北民族多数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部落阶段,开发强度不大。
辽金时期,是历史上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一个时期。契丹、女真等民族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政权,并开始封建化进程,东北地区的开发明显加快。辽代,处于农牧混合带的西辽河流域随着汉人、渤海人等农业民族的迁入,城镇和农业开发都有较显著的发展,居住在老哈河流域的奚人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。
地处东北腹地的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在建立金国前,处于氏族部落社会,建立金国后,不断吸收农耕文明的成果,迅速向农业社会过渡。东北地区的各民族在适应各自活动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,进行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生产活动。
辽代前期,西辽河流域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农牧业的发展,生物资源比较丰富。在有利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下,各民族的生产活动都比较活跃。契丹统治者先后迁徙为数众多的中原、渤海等地农业人口到西辽河流域进行农业开发。此外,与汉人长期接触的奚族人,也在老哈河流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农业开发。
虽然辽统治区域内的农业发展比较快,但受制于自然条件,长城唐代所修长城以北的大多数区域并不适合发展农业。《辽史》卷三二《营卫志中》载,契丹族因其自然条件的限制,仍然过着“车马为家”,“随水草就败渔”的游牧、渔猎生活。位于契丹北部或西北部的阻卜、乌古、回绝等族也过着与契丹基本相似的游牧生活。
二、辽金时期东北地区海东青的的种群状况
在契丹人的经济生活中射猎占有重要地位,并逐渐演变成民族习俗的一部分。契丹族的上层统治者对射猎尤其痴迷,《辽史》的《本纪》和《游幸表》中经常可见契丹皇帝外出射猎的内容。在契丹人的射猎中,猎鹰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,它大大提高了契丹人的狩猎效率。因此契丹人对猎鹰十分重视,建有专门的“鹰坊”机构负责对猎鹰的捕捉和驯养。
海东青是最受契丹人珍爱和重视的猎鹰,在契丹人的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但是契丹本土并不产海东青,契丹人想要获得海东青就必须到五国、女真等部去捕捉或者要求出
特大好消息,退出转码页面,下载爱阅小说app后,全部小说免广告看,还能优先看最新章节。活动推广期间,用户还可以免费领取礼包100块钱话费。
第936章 改[1/3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