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73章 万历十五年  中兴大明,从娃娃开始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
第73章 万历十五年[2/3页]

  攻陷了第乌城,南洋新军伤亡了八百多人、原葡印殖民军损失了将近两千人,这是大明海外扩张的第一场大挫败,而最让朱翊钧感到心忧的是,第乌之战中莫卧儿人也出现了一支“新军”。

  虽然这支“新军”刚刚组建不久,明显还是战场菜鸟,表现的还没莫卧儿的精锐战兵好,但这给了朱翊钧一个很不好的信号,印度人也和努尔哈赤一样,在大明强大的压力下为了生存而不断学习,进行着一场全盘抄袭大明的军事改革。

  莫卧儿帝国不是国小力微的建州女直,给他们足够的时间,他们也能整编出一支支强大的“新军”,让大明的海外扩张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
 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,百舸争游,有志之国又怎会放着他国的优势不去学习呢?又怎会原地踏步自甘落后呢?不单单是莫卧儿帝国,大明的影响力越来越远、越来越大,鲁密、佛朗察、鹰格兰这些当世强国都在不同程度的学习成长着,而大明不可能一口气将他们统统干掉,总会有一个强国成长为足以匹敌大明的敌人。

  或许有一天,大明也会像历史上的日不落大英一样,在一场场胜利中遭遇一场属于大明的“布尔战争”,在繁华鼎盛之时走向衰落。

  摇了摇头抛开这些杂念,朱翊钧放眼看去,使节们已经在渐渐退场,接下来朝贺的是贵胄勋爵、宗室豪贵,领头的便是英国公张元功、衍圣公孔闻音和武毅公戚继光。

  朱翊钧向张元功和孔闻音眨了眨眼,随即又皱起了眉,这些勋戚贵胄让他想起了远在湖广的李言恭,临淮侯李言恭不是个贪权好利的性格,平日里好学能诗,奋迹词坛,对诗词的爱好远超过对权位的爱好,在南京留守的那一堆勋贵里,他是最让朱翊钧省心的一个,所以当年朱翊钧准备南巡之时,才把他调往湖广,远离江南“鬼国”那片是非之地。

  但如今朝廷以新入阁的王之诰主导,在南方诸省逐步施行摊丁入亩之策,新政的刀子即将砍到湖广官绅的身上,这个一直听话懂事的临淮侯却站在了守旧势力那一边,参与策划了荆州府的流民暴动案。

  朱翊钧很清楚,自己的改革会比张居正的新政更为深入,是在颠覆大明的统治根基,那些与国同休、荣华富贵都绑在大明这棵大树上的勋贵豪门,又怎会眼睁睁看着自己把大明这棵大树铲翻呢?

  如今朝贺的这些勋贵,不少都像李言恭一样或听话懂事、或着干脆是新政改革的支持者,但当改革继续深化下去,他们有多少人能背叛自己的阶级,继续和朱翊钧一起一路走到黑?

  朱翊钧幽幽叹了口气,眼中余光瞥见了一旁两个昏昏欲睡的皇子,心中又是一阵落寞,自己身为大明皇帝,却在掘着大明的根,自己的子孙又有几个能像自己这样对大明毫无牵挂、对皇位毫无留念,用尽一切方法造自己的反?姺峯尒説蛧

  勋贵豪门贺礼毕,鸿胪寺官继续唱礼,一名大嗓门的礼官上前跪奏,说了一大段吹捧的话,最后总结道:“日月普照、万民共仰,臣请陛下登临午门,与万民同贺盛世!”

  “准!”朱翊钧抬抬手,起身在依仗和礼官的引领下穿过跪拜的文武百官和勋贵使节,向午门城楼而去。

  登临午门与万民同贺,这是自万历六年正旦之后,每年正旦大朝会新加的一个环节,万历五年朱翊钧以“传国玉玺”归国而获得了“天命真主”的名声,之后不断有百姓在午门外聚集跪拜,试图沾染真命之主的“龙气”,朱翊钧干脆便从万历六年的正旦大朝会开始登临午门,以示“日月普照万民、万民共仰天子”的盛世之景。

  当然,这其实就是在作秀,午门城楼高耸,门外百姓看着城楼上的皇帝也就是个黑点,朱翊钧也只能看到一片乌泱泱的人头,登临午门也没

特大好消息,退出转码页面,下载爱阅小说app后,全部小说免广告看,还能优先看最新章节。活动推广期间,用户还可以免费领取礼包100块钱话费。

第73章 万历十五年[2/3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