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一百九十章 廷议(上)  大明马弓手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
第一百九十章 廷议(上)[3/3页]

  人们却如此贪恋荣华,难不成这应天府将你们的血性都洗干净了不成!?”

  “胡广,放你娘的屁!”

  李彬还未说话,武将为首一人,虬髯狼面,他断喝一声骂道。

  “淇国公,你怎可污言秽语,有辱斯文!”

  胡广气急,却碍于丘福身份不敢回骂。

  包元乾第一次见到丘福,此人鹰视狼顾倒是气度不凡,只可惜教子无方,生了个畜生,他也难以高看此人。

  丘福乃靖难第一臣,说话极有分量,指着胡广鼻子骂道:“你胡广是个他娘什么东西,靖难时不过朝廷一七品翰林小儿,投降挺快。蒙得圣恩拔擢入阁,便当真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?老子们武人在战场上爬冰卧雪,血肉当涂之时,你狗日的在应天风花雪月,声色犬马,当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!丰城侯方才哪句话说错了?我们众将士自北平打到应天,沿途之惨状你可曾见过?你们这些穷酸文人动不动便妄言刀兵,当真是动动嘴皮子,反正自己也不必上战场,死的也不是你们就可以大放厥词了!?”

  他声如洪钟,震地胡广喘着粗气难以回嘴。只是又有两个文官跳出来反驳丘福,武将这头也不示弱,跟他们大肆争吵,一时间宽广壮阔的奉天殿成了菜市场。

  鸡飞狗跳,乱成一团。

  朱棣倒是不以为然,只是斜靠着龙椅,捋着长髯看戏般地看着文武争吵。

  包元乾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。只见为首的夏原吉,蹇义二人不置可否,显然是官场老贼了。

  他虽然看不起丘福,但是此人话粗理却不粗。后世都说什么武主战,文主和,其实都是狗屁。

  真正上过沙场,知道战场带来凋敝的武人往往是深知敌我双方态势的,往往主和的是武将们。

  他们深知明明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的问题,若是非要轻言刀兵战争来解决,那一定是两败俱输。

  所以古言,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
  而往往是高谈阔论的文官腐儒,才是坚定的主战派。因为这些人只需要动动嘴皮子,有人去打,有人去死,赢了是他们决策有功,输了便一股脑扔在将领头上,何乐而不为?

  就如同晚清时,甲午战争李鸿章等北洋改革派人留过洋,熟知敌我态势差距早已改变。是绝对不可轻言开战的,一旦开战很有可能失败。所以在甲午战争前的战和议论上,李鸿章是坚决主和的。

  而饱读诗书,没有留洋,缺乏对外认知的保守派翁同龢等人却坚决主战。认为大清天朝上国击败一个区区四岛小国,不过是弹指既破。

  可事实则是,翁同龢等人高谈阔论之下,北洋水师战败,北洋陆军自朝鲜一路败退回国,统率叶志超成为了替罪羊。

  到了丢人现眼签字画押时,这大义凛然的翁同龢便消失无踪了,还是由李鸿章亲自去签订的条约。所以这主战的未必是忠臣,主和的也未必是奸臣。

  包元乾深知这些腐儒给朝廷带来的灾难,绝不亚于什么土木堡王振之流。

  如今靖难初定,百废待兴。大明虽大,也经不起连年征伐。这丘岳,李彬虽是武将,却比这些文人更加知道刀兵不可轻举,一旦失利江山则有倾覆之险。

  而且他一个后世穿越者也明白,明成祖五征漠北也是在永乐七年以后才有的事。这七年朱棣自己也心知肚明,江山不稳,民生不起,怎可轻易对塞北刀兵?

  “众卿家不必争怒。”

  一声缓缓而来,虽然不大却平息了争吵的文武,这些文武争吵显然也是吵给朱棣看的,见朱棣发话了,自然也就闭上了嘴。

  朱棣见文武吵地兴起,气氛正到时候便长声唤道:“今日文渊阁大学士包元乾,可否来朝?”

  包元乾这回倒没像会同馆那般冒冒失失,他早便有了准备,抽下后颈插着的笏板,便自杨荣身旁走出道:“启禀圣上,臣在此。”

  “众卿家何须面红耳赤,此人便是大同之乱的首功。”朱棣嘴角上扬,意味深长地看着满殿之臣道:“他对于鞑靼实力便最为烂熟于胸,不妨听他怎言?”

特大好消息,退出转码页面,下载爱阅小说app后,全部小说免广告看,还能优先看最新章节。活动推广期间,用户还可以免费领取礼包100块钱话费。

第一百九十章 廷议(上)[3/3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