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四十三章 怒江之畔  我带明末回汉唐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
第四十三章 怒江之畔[3/3页]

  子的手上拿着一把做工精致的小弓。

  弓臂上缠着金线,做工精巧,外形美观。

  “报!”营帐的外面传来一声传报的声音。

  “进!”

  “禀晋王殿下,大军正在全力搭建浮桥,预计今天中午就可以渡河。”

  这案后之人,正是大名鼎鼎的西南擎天一柱,大明神将,李华此生的老爹,晋王李定国。

  禀报的人也不过中年,留着三缕短須,仪表堂堂,正是李定国心腹文官金维新。

  此人中永历八年举人,后再晋军之中效力。经常为李定国讲述《三国志演绎》,借古讽今,且此人多谋略,常为李定国出谋划策,深受李定国的信任。

  现在已经是永历朝廷的吏部左侍郎,署尚书兼左都御史。ωωω.мχƒ∂χχ.¢σм

  但是此人性贪,好享受,与马吉翔等人关系颇近。

  此次李定国放弃北上川南,而向西南撤退,造成了重大的战略失误。

  除了马吉翔等人的原因之外,金维新的劝说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
  现在李定国已经后悔听了这些人的谗言。

  因此,在这段时间,他对金维新也渐渐疏远。

  “广昌侯那边可有什么消息?”李定国问道。

  “回禀殿下,广昌侯一炷香前派人回禀,鞑子大军的前锋距离我们还有一日距离。”金维新道。

  原来李定国在出永昌之后派出少量精兵在后节节抵抗。

  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斗发生,但是次数多了,鞑子的速度被拖慢了下来。

  双方的主力之间,渐渐拉开了距离。

  “好了,你下去吧,让马思良过来。”李定国没有跟金维新多说话。

  金维新心中清楚,现在局势糜烂,晋王心情不佳,自己之前的进言被证明是错误的。

  多位耿直的中枢文官在永昌府的时候就已经对西进决策进行批判。

  永历皇帝甚至下了罪己诏,这让一向注重自己名声的李定国下不了台。

  此时的李定国对身边的人充满了不信任。

  他此时喊马思良过来,是因为马思良是他的表弟。

  有些事情只能相信自家人。

  PS:新书已经要十万字了,大大们,求推荐!求月票!求跟读!

特大好消息,退出转码页面,下载爱阅小说app后,全部小说免广告看,还能优先看最新章节。活动推广期间,用户还可以免费领取礼包100块钱话费。

第四十三章 怒江之畔[3/3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