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第416章 考举的查漏补缺[1/3页]
对于窦婴,刘胜并没有再做过多的感慨。
哪怕这位外戚是故大将军、太子太傅,是窦氏外戚,乃至于有汉以来,汉家最优秀的外戚之一,也同样如此。
——那封诏书,刘胜能大致确定是先帝所留。
但很可惜:没有备份。
既然没有备份在石渠阁和相府,那就是毋庸置疑的矫诏。
刘胜不知道老爹刘启为什么这么做。
不知道老爹刘启,要给窦婴留下这么一封具有催命效果的遗诏。
刘胜知道的是:只要自己没那个心思,窦婴这一声,已经再也没有重新起复的可能了······
·
“陛下召臣等前来,所为何事?”
天子胜新元二年,春正月,未央宫宣室殿。
本是平平无奇的一天,却因为刘胜的一声招呼,便让朝中公卿重臣齐聚于此,为这个再正常不过的日子,增添了一种不一样的氛围。
——严肃。
当这样的非正式场合,让如此之多的高官重臣聚集时,氛围只会朝着愈发严肃的方向发展。
因为所有人都知道:这次集合,很可能是为了解决一件非常巨大,甚至大到足以改变文明进程的大事······
“考举。”
刘胜没有多绕弯子,而是在人到齐之后的第一时间,便将议题直接摆上了台面。
而在刘胜甩出这个一体之后,到场的公卿重臣们,则怀着各样的心绪、带着各异的神情变化,于殿室两侧的席位间皱眉思虑起来。
丞相桃侯刘舍明显没什么压力,只稍思虑片刻,便大致明白了刘胜的意图。
——去年的考举,是在春天,匈奴人叩边驰掠之后,秋天的马邑战役之前进行。
虽然从头到尾都没有出岔子,但不得不提的是:这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考举的风头,无疑是被马邑战役抢了個一干二净。
以至于如今的长安,街头巷尾都还不时有人在说:读书有个屁用?
几代人积攒下来的财富,走通了不知多少门道、人脉,好不容易供出来一个读书人,参加考举经受层层筛选,最后出来也不过是个二百石的小吏起步;
再看看军队?
只要胆子大,随便砍下来几颗首级,那就是实打实的钱粮布帛,加官进爵。
而且相较于‘读书参加考举高中’,显然还是‘习武参军斩将夺旗’,说出去要来的更有面子,也更能为自家带来社会地位。
而这样的问题,无疑是刘胜所不能接受的。
早在确定考举——确定华夏历史上第一次的考举的时间,是在去年春天之后、秋天之前的这段时间间隔之中时,作为丞相的刘舍就曾对此表达过疑虑。
刘舍告诉刘胜:将考举安排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,会不会让天下的文人觉得自己被轻视,同时又让武人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?
而刘胜的回答是:复国者,文盛则吏治清明,武强则民生安乐,二者缺一不可;
武强而文弱,是为穷兵黩武,文盛而武微,则谓民强国弱。
说白了,就是文武两条腿,刘胜那条也不放弃,甚至不希望汉家是文武不均衡的坡脚政权。
于是,华夏历史上,甚至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考举,便在刘胜的坚持下,于刘胜新元元年进行,并最终得出了结果。姺峯尒説蛧
而现在,马邑战役已经结束,天子胜加冠亲政在即,既然重提了考举,那自然不会是闲着没事,想要听朝中重臣对上次考举的意见。
准确的说,刘胜是想让众人通过上次的考举总结经验教训,并以此为基础,为下一次的考举做准备。
而‘下一次’考举,或许也就意味着几年之后,考举取仕,将成为汉家习以为常的惯例······
“丞相桃侯臣刘舍,禀奏陛下。”
“考举,是国朝取材纳士的大策,更是天下文人士大夫一展宏图的正道。”
“故臣认为,凡是关于考举的事,都应当慎之又慎,尽量做到面面俱到,以免节外生枝。”
“——臣的父亲曾告诉臣,说太祖高皇帝曾这样说过:这天底下麻烦事儿最多的,一个是身怀六甲的
特大好消息,退出转码页面,下载爱阅小说app后,全部小说免广告看,还能优先看最新章节。活动推广期间,用户还可以免费领取礼包100块钱话费。
第416章 考举的查漏补缺[1/3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